1921年,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幼小政党在凄风苦雨的中国诞生!
她开天辟地,
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点亮中国黑暗的夜空!
她在挫折中毅然奋起,
用星星之火烧毁了旧中国的牢笼!
她经历磨难把侵略者赶出国门,
浴血奋战迎来新中国的黎明!
“我把党史讲给你听”,今天请听优秀党员教师涂强同志带来的《秋收起义:中国革命的“光辉起点”和“关键抉择”》。

秋收起义:中国革命的“光辉起点”和“关键抉择”
尊敬的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早上好!
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——秋收起义。
时光回溯到1927年,彼时,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,无数先烈遭到迫害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,革命事业正处生死存亡之际。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,改组湖南省委,筹备和策划秋收起义。9月初,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会议,确定部队建制和名称,计划9月暴动。9日,5000余人的起义部队分别从江西修水、安源、铜鼓出发进入湖南境内,准备合攻长沙城。

1927年9月9日,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。这是继南昌起义之后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,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。当时起义部队一路向西挺进,目标直取省城长沙。但由于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,起义部队兵力薄弱分散等原因,进攻省会长沙的目标未能实现,秋收起义遭遇挫折。

1927年9月19日,起义队伍退守文家市。是继续攻打长沙还是实施战略转移?前委会发生了激烈争论。当时,退守文家市的工农革命军的人数1500多人,面对的却是几十倍的敌人,敌强我弱、敌大我小,再次攻打长沙,无异于以卵击石。毛泽东根据当时形势,主张放弃原定进攻长沙的计划,保存实力、坚持革命斗争。在中国革命史上,文家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正是在这里,毛泽东提出: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,到湘粤赣省边境去,坚持农村武装斗争,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。从此,中国革命走上“农村包围城市,武装夺取政权”的光明大道。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就此出现,文家市点燃的“星星之火”,终成“燎原之势”。文家市转兵,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工农革命军,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。

战斗仍然在持续。
9月20日,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召开了1500多人的会师部队动员大会,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。1927年10月27日,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几经奋战,艰苦跋涉,抵达江西井冈山茨坪,开始了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—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,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不断燃烧壮大。
今天,在湖南省浏阳市秋收起义纪念馆,坐落着一尊标志性的雕塑,雕塑上书“光辉起点”四个大字。纪念馆广场中一尊红色雕塑也让人印象深刻——雕塑中间有两只巨手,一只紧握枪杆向上,代表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;另一只托举着一把燃烧的火炬,代表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。
秋收起义,中国革命的“光辉起点”!“起点”是秋收起义最好的写照。回望“起点”,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与坚守从未改变。
资料来源:《学习强国》平台
整理演讲:涂强